云南农垦“先进工作者”向春华:农垦精神的践行者传递者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4-03-13 10:45:12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在云南农垦集团第二届第二次职工代表大会的表彰名单中,一个名字显得格外突出——向春华。这位来自云南农垦云橡公司的老挝籍员工,凭借其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突出贡献,脱颖而出,获得云南农垦“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在这份荣誉的背后,不仅凝聚着向春华对橡胶事业的热爱和执着,承载着众多老挝籍员工改变罂粟种植过上幸福生活的愿望和梦想,还见证着云南农垦集团践行“走出去”战略,用实际行动助力老挝经济快速发展的使命和担当。

  在奋斗中坚守初心

  向春华是土生土长的老挝人。2008年夏天,刚满21岁的他从学校毕业后,正准备返回家乡谋生,却在学校门口不经意间看到云橡公司在老挝的招聘公告,其中“禁毒截源,罂粟替代种植”的信息吸引了他的目光。

  “当时在我们老挝北部的深山密林中,还非法种植着大面积的罂粟,并衍生出大量的制毒、贩毒、吸毒的村寨,身边很多同龄人都染上毒瘾丧失劳动能力。”向春华说,云橡公司到老挝开展罂粟替代种植,我们之前就听说过,所以看到招聘公告后我非常坚定地想加入这个大家庭,想依靠公司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彻底改变老挝“植烟区”面貌。

  向春华所说的云橡公司,是云南农垦集团2006积极响应国家开展禁毒方针及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与老挝经济合作”部署,按照“双边合作、政策支持、企业实施、市场化运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在老挝成立的第一家境外公司。

  成立后,云橡公司积极与老挝政府合作,深入老挝北部四省,带动当地村民开展橡胶替代种植项目,大力发展橡胶产业,有效开展毒品“堵源截流”工作,促进了老挝经济社会发展和当地居民增收。

  向春华是云橡公司成立以来招聘的首位老挝籍员工,面对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和艰苦的工作环境,他悉心向前辈学习、刻苦钻研种胶和割胶技术,并利用工作之余努力学习中文和管理工作,很快就成长为一名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勇创新的多面能手,同时还作为老挝语口语翻译担负起说服“烟农”、沟通协调这项艰巨的任务。

  “我第一次走进烟农家里时,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家徒四壁,小孩子光着身子没有衣服穿,面黄肌瘦,看着很揪心。”为了说服“烟农”弃种罂粟改种橡胶,向春华和他所在的替代种植工作队多次走进村寨,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开荒挖穴修梯田,手把手传授橡胶种植技术和方法,通过真情感化,村民们全部改种为橡胶树。

  如今,云橡公司已在老挝深耕18年,云南农垦也在老挝南塔、波乔、沙耶武里、琅勃拉邦等六个省设立全资子公司,拥有3座制胶厂,21个橡胶示范种植基地,年加工产能达10万吨,累计带动当地村民发展橡胶约50万亩,带动当地就业10万人以上,带动当地农民每年增收3亿元以上。同时积极帮助驻在地修建道路、桥梁、蓄水池,架设输电线路,建设胶工住房、卫生院、乡公所、小中学等公共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为老挝各级政府扶贫救灾捐款捐物、开展公益事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在舞台上绽放光芒

  “在云南农垦,只要你有真才实学,总能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从刚入职的普通员工到基层干部再到中层管理人员,经过近16年的成长,向春华已成为云橡公司南塔片区总负责人,回忆起工作历程,他感慨道:“在农垦工作既辛苦又充实,但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一直以来,云南农垦的发展始终围绕“人才强企”战略,落实“人才优先”方针,为境外企业建立了人才“本土化”建设体系,实施开放合作、对标国际的人才引进模式,将企业发展与人才资源相结合,业务发展与人力资源相匹配,畅通人才发展渠道、拓宽人才培养方式、优化人才建设环境,创新和加强老挝籍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为境外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注入“新动能”。

  “为了让员工在公司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公司为我们制定了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这些规划不仅考虑了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还结合了公司的战略需求,提供了明确的晋升渠道和发展方向。”

  结合国家橡胶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云橡公司定期为员工提供技能培训与业务提升的机会,涵盖了从橡胶种植、加工到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公司还先后与老挝国立大学、苏发努冯孔子学院以及和中国合办的老挝苏州大学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搭建校企人才“点对点”输送渠道,为企业发展培育出许多青年才俊。

  在公司构建的人才发展平台上,向春华不断向自己挑战、突破、作为,实现自我价值。2018年,向春华凭着过硬的割胶技术在老挝橡胶技能大赛中斩获一等奖,所在的梭都示范基地在连续3年的年终考核中均名列前茅,割胶技术平均分逐年上升,多次被集团评为“先进单位”“优秀班组”等荣誉称号。同时,威通·维万桐、宋苏·布塔维、辛通·赛达旺、多坎等众多老挝籍员工也通过自身的努力,成长为公司发展的中坚力量。


向春华在指导胶农进行割胶培训

  目前,云南农垦集团在老挝拥有中国籍员工180余人,老挝籍员工6000余人,他们在广阔的舞台上实现着自身价值,为推动云南农垦的国际化进程、老挝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团结中传承精神

  “记得第一次割胶培训时,面对割痕深浅不一的胶树一时间感到手足无措、无处下手,是公司技术员耐心辅导、无私帮助;抢修进山道路时,中老籍员工共同奋斗、团结协作,仅用两天就抢通了进出道路,及时为150余名胶农送去生活必需品。无论多艰苦的环境、多复杂的困难,云南农垦大家庭的前辈们、兄弟姐妹们都会携手共进,渡过每一道难关。”在表彰大会上,向春华反复说,“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每一位员工、云橡公司大家庭的荣誉”。

  2006年,云南农垦集团带着使命走出国门,在老挝这片热土上开拓橡胶事业新天地。面对异国他乡的种种挑战与困难,集团上下团结一心,共同传承并发扬着“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为老挝橡胶产业和经济发展、人民增收带来了新的生机。

  “先有大家,才有小家。”这是向春华日常说得最多的一句“口头禅”,“只要大家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努力做成一件事、干好一件工作,就能汇聚成发展的磅礴力量。”

  一直以来,云南农垦始终把农垦精神嵌入到云橡公司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中,贯穿到各项业务开展和中老员工教育中,不仅让员工在业务上精通,而且具备主人翁意识。

  向春华的快速成长是农垦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使然,也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和意义,同时他也将这份精神力量融入工作的每个环节,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位员工。

  在割胶生产管理中,他结合老挝当地的实际情况,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割胶技术传授给基地附近胶农,确保“满开满割”;在胶树发生病害时,他主动到附近胶园进行现场指导,手把手教授白粉病防治技术,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向春华一样的员工在奋斗、在开拓、在坚守,在团结中凝聚力量,才能让云南农垦在老挝的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老挝丰沙里省中老两国第一个国家级罂粟替代发展综合示范项目、老挝橡胶与农作物研究院项目、万象新河橡胶加工厂项目、云南省跨境秋大豆创新海外科技合作示范园(老挝)项目、中老特色农林作物种质资源发掘及应用研究中心项目、中国昆明—老挝万象海外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澜湄职业教育基地项目等,这些项目的高标准成功建设实施,见证着云南农垦集团“走出去”发展硕果累累,也见证着中老两国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发展之路将越走越稳、越走越长。(记者 孔垂炼 通讯员 陈玲 云南农垦集团供图)

责任编辑:杨麒钰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此举是政、校、研、企四方高效联动、创新合作,共谋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对培育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农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

2024年03月13日 09:48

曾经,76%的土地石漠化,“缺水、少土、石窝种苞谷”,一句顺口溜道尽了这里的艰辛过往。

2024年03月12日 19:46

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思想、心理以及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024年03月12日 18:39

为乘车旅客献上了一场赏心悦目的花朝春日宴。

2024年03月12日 17:23

2023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各类违法案件140.62万件,比上年增长10.6%;罚没金额105.35亿元,下降22%,办案数量和罚没金额自2018年以来首次出现“一增一减”,

2024年03月12日 17:05

工业是楚雄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

2024年03月12日 17:03

截至目前,全县共计有86911人实现转移就业,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2024年03月12日 16:57

今年前两个月,云南罗平小黄姜产品出口已达398.48吨、货值63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9.7%、67.8%,迎来“开门红”。

2024年03月12日 16:55

截至2023年12月,云南共建成普通国省道绿美公路4243公里,初步实现“点上添彩、线上增色、面上提质”的跃变。

2024年03月12日 16:51

自2023年底起,在全省开展为期三年的城市街道“清爽行动”,集中整治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占乱摆、乱拉乱接、乱贴乱画等“六乱”行为,全面打造清爽

2024年03月12日 16:4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